“中华第一村” 华西村折叠 繁华下的疲态(图)

(image)

2018年初,我来到了久负盛名的“中华第一村”——华西村,体验了一把极具特色的华西一日游。除了亦真亦假的奢华景点,我还看到了它繁华下的疲态。

(image)

“各位游客,请跟我来,这是幸福园里的五位伟人雕像。你看,他们的脖子上还戴了一条红领巾。我们的书记说,这样他们就更年轻了。”40来岁的女导游挥舞着手中的小红旗,将脚步停在了五座花白的雕像前,伟人颈间的红领巾看上去格外鲜艳。游客见状,纷纷掏出手机留影。

(image)

“不登金塔,等于没到华西。”本地出租车司机给我的建议是,先登上金塔眺望一下华西全貌,于是我花20元购买了一张通顶的门票。

(image)

置身百米高的瞭望台,底下是一片无差别的别墅。“超五星级”的龙希大酒店耸立在灰色的雾霭中,如同一名孤独的巨人。

(image)

假如走到瞭望台另一边,景色则截然不同。一望无际的田野上,散落着破败的农房与工厂,与大部分江南乡村的景色别无二致。瞧见此景的游客不禁惊呼:“这就是华西的南北差异啊!”图为龙希大酒店旁一片荒废的土地上,一名大爷正在开荒,打算开春再种些农作物。

(image)

导游极力描述着金塔的昔日荣光,“天下第一塔,造价几个亿”的句子更是信手拈来,游客们也听得津津有味。导游不曾提到的是,金塔建成时也引来不少议论,有人批评其“不土不洋,不今不古”。对于华西村的争议,吴仁宝书记则回应:“我们就建设一个不土不洋,不城不乡,华西特色的新农村。”图为金塔上的“福禄寿”。

(image)

金塔是华西村最早的接待大楼,随着游客与大型接待的增多,难免显得捉襟见肘。2007年,作为华西村建村五十周年献礼,吴仁宝修建了一栋与当时北京最高楼等高的摩天大楼。“华西村要和北京保持高度一致。”

(image)

摩天大楼没有贷款,由“村里最富有的200个村民”集资而成,他们是大楼的业主和股东。吴仁宝本想将大楼命名为“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”,被年轻的管理者抱怨“名字太土,不好念,不利于传播”,才改名为“龙希国际大酒店”。

(image)

龙希大酒店总投资达30多亿,高328米,设有826间客房,近5000个餐位。根据最新的摩天大楼排名,酒店位列世界第50位,中国第17位。酒店内还修建了一条每秒10米的高速电梯,搭乘时会产生严重的耳鸣。酒店每隔12层便有一间主题会所对外开放,分别以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命名。

(image)

赶时间的游客会选择直奔60层的金汇所,一睹“天下第一牛”的风采。华西村里不少景点都以“天下第一X”命名,但这头金牛确实价值不菲,由一吨黄金铸造,造价高达3亿。

(image)

参观完五大会所,我来到酒店四层的会议室,一家化妆品公司正在做年度总结。“以前我用的都是大品牌,自从用了咱家的化妆品,皮肤不再过敏了,你看多光滑。”

(image)

一名大姐在讲台上展示着自己的肤质,我往前认真看了看她的脸,细密的黑头从鼻翼两侧延伸出去。大姐说罢,主持人接过了话筒:“感谢大家这一年的支持,从座位起来跳个舞吧。”会议上的气氛骤然一转,身穿廉价西装的客户纷纷起身,跟着节拍挥舞双手。为了不显得尴尬,我也模仿身旁大哥的动作跳了起来。

(image)

“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,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……”,苏南大地上传来粤语老歌的旋律。歌曲放毕,会议进入了自由时间。意犹未尽的人们开始相互攀谈,搜寻商机。一位穿黑色连衣裙的大姐笑眯眯地向我走来,脸上挤出两道深邃的法令纹:“怎么样,买一套送给妈妈吧?“吓得我仓皇而逃。图为酒店三层的华西小剧院。

(image)

在行行列列的别墅群里,在村子高密度的宣传牌上,在当地导游的不吝赞美中,华西村无疑比其他农村更有魅力。龙希大酒店里的保洁员阿健,对此却不以为意。阿健来自苏北,今年48岁,来华西打工三年多。阿健并不羡慕华西村民开豪车、住别墅的日子,他认为这些都是集体的东西,不属于自己,要来也不会自由。

(image)

“你看,这酒店里还住着很多村民。没办法,亏损太严重,就安排村民入住,用股金抵扣。谁不想住在家里啊,他们也不愿意来这里住,有些居民一住就是好几个月。”至于网上流传的“华西村负债已达389亿元”的新闻,早已成为酒店员工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(image)

华西村村口的牌坊伫立着五个红色大字,向初到访的游客展示着“天下第一村”的气派。而牌坊另一边的四车道空空荡荡,如主动脉般连接着华西村的心脏——中心村。

(image)

华西村已被媒体展示的太多,中心村却一直是个谜。这里的管理极其严格,除了车辆通行外,行人禁止踏进一步。图为主干道两旁的别墅区,便是中心村。

(image)

华西村最初只有0.96平方公里,即村民口中的“中心村”。在“以粮为纲”的大跃进年代,时任华西大队书记的吴仁宝偷偷办起了地下五金厂,带领着20余人的小厂制造出24万元的产值,为大队摆脱了负债,也为华西村日后蓬勃的制造业埋下了伏笔。图为龙希大酒店内,游客对着画有吴仁宝的唐卡拍照。

(image)

八十年代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江南,农村纷纷取消人民公社体制,改为推行“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”。彼时的“华西大队”虽改名为“华西村”,却仍坚持着集体经济。时至九十年代,华西村对外宣称,已实现了“家家户户住别墅、开豪车、存款千万”的美好生活。这令华西村名声大噪,不但占领全国各大媒体头版,也赢得了“天下第一村”的美誉。图为龙希大酒店的自助餐厅,服务员在整理桌布。

(image)

因土地限制,2001年起,华西村开始实施周边“并村”计划,华西村迅速扩大到35平方公里,小华西一跃而成大华西。周边20个村庄,被划分为13块区域,依次命名华西一村、华西二村......一直到华西十三村。图为华西村的“万米长廊”,贴满了宣传标语和荣誉等。

(image)

大华西实行吴仁宝提出的“一分五统”,即村企分开、经济统一管理、人员统一安排、干部统一使用、福利统一发放、村建统一规划。图为广场上观看演出的游客。

(image)

尽管由华西村委会掌控的华西集团,2016年资产已达541.93亿元,“并村计划”却未能给周边村民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善。住在华西二村的何叔经营着一家快餐店。家里的农田被征为集体土地后,每人每年能只能分到几百元和一些米油盐。

(image)

华西村遵循着吴仁宝在八十年代创立的分配制度,即“二八开”和“一三三三”,并建立了与之对应的“股金”积累制度。有人将这套分配制度总结为“少分配、多积累,少拿现金、多入股”。名义上,华西村村民集体拥有华西集团的股权,但对个人来说,这些股权不能转让、不能兑现,具体的分红方式由村委会决定。

(image)

有人将华西村村民分成三类:中心村村民、周边村的村民和外来打工者。三个群体有着截然不同的待遇,相互之间没有流动的可能。五年前,听着长辈口中华西的富裕生活,小伍从安徽来到华西。如今他在华西的服装厂上班,每月挣3000多元,对生活不再抱有期待。小伍知道,作为外来工的自己被排除在了华西的“共同富裕”之外。

(image)

每年有近200万游客慕名而来,给华西村带来了超过10亿的收入。图为华西农民公园,一群游客在凉亭合影。

(image)

适逢节假日,世界公园山顶上的“天安门”城楼要比平常热闹不少。不来华西,你可能不知道原来“天安门”也可以建在山顶。

(image)

在“天安门”两旁,蜿蜒的“长城”向山的另一边延伸出去。游客参观完“天安门”后,一步之遥就到了“长城”。不仅如此,遥遥望去,山下的“法国凯旋门”,“罗马别墅”和“美国国会大厦”等,各种名胜古迹的复制品,都能在华西世界公园找到。图为游客坐在华西村的长城上拍照。

(image)

正如戏剧《要看稀奇到华西》中唱的那样:“早上在法国凯旋门口喝牛奶,中午到美国白宫去吃肯德基,晚上到澳大利亚吃海鲜,睡觉睡到英国伦敦皇宫里,一日游遍全世界,你说稀奇不稀奇。”

(image)

身处在这后现代的景观中,真真假假难以分辨,我有些尴尬。而周围的游客显然没那么在乎真假,忙不迭地举起手机自拍合影。图为游客争相在200多斤重的大南瓜自拍。

(image)

参观完“天安门”,我在下山的台阶碰到一位手持彩色风车的小女孩,她抬头问妈妈:“怎么天安门没有毛主席啊?”“傻瓜,这个天安门没有毛主席,只有北京的天安门才有。”

 

 

 

 

 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